新闻动态

NEWS CENTER
您的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行业新闻

科技馆举办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对社会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

发布日期:2024-12-30浏览次数:427

近日科技馆、博物馆的一些新闻:

 

- 上海科技馆“一平米博物馆”自然藏品进校园:12月20日,上海科技馆“一平米博物馆”自然藏品进校园新展“‘鱼’我同行”在上海市闵行区田园外国语中学开展,九件鱼类标本成为同学们课间研究的对象,同时还有科普展板以及同学们的树叶拼画、剪纸等作品展出。部分同学还学习了鱼标本制作并担任讲解员,后续学校还将围绕此策划教育课程、邀请专家举办讲座.

- 中国科技馆举办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:12月4日至8日,中国科技馆举办庆祝“国际志愿者日”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,依托“科学探路者”专家、学生、市民志愿者力量,面向不同群体推出形式和内容丰富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,12月7日至8日还联合高校及科研院所举办学术讲座等精彩活动.

- 2024年现代科技馆体系联合行动“全民的科学中心”主题科普活动举办:12月9日至10日,该活动主场在辽宁沈阳举办,由中国科协等多部门共同主办,辽宁省科技馆承办。活动现场有沈阳师范大学的共创节目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小学与企业科技工作者呈现的馆校合作剧目等,还发布了联合宣言.

- 浙江省科技馆获多项荣誉:2024年12月20日,浙江省科技馆在2024全国科学脱口秀大赛中荣获三等奖,《科学24小时》杂志荣晋“2024数字阅读影响力期刊TOP100”海外榜.

- 益阳市科技馆第一届馆校合作交流会召开:12月29日,益阳市科技馆第一届馆校合作交流会“共创 共享 共育 共赢”圆满结束.

科技馆举办的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对社会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,主要包括

1.提升公众科学素养

 通过专家讲座、科普课程、科学实验表演等形式,向公众传播前沿科技成果和科学知识,如中国科技馆邀请院士等专家学者开展讲座,分享最新科技发展,使公众更深入地了解科学技术,激发其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,增强公众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.

 2.促进教育资源共享

 科技馆与科研机构、高等院校合作,汇聚了丰富的教育资源。科技志愿服务周活动能够让这些资源走出专业领域,走进大众视野,为不同年龄段、不同背景的人群提供了接触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,缩小了城乡、区域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,促进了教育公平。

3.推动科技文化普及

活动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、生动有趣的科普内容,让更多人了解科学、感受科技的魅力,推动科技文化在社会中的广泛传播,营造了全社会爱科学、学科学、用科学的良好氛围,如广州的“小小讲解员+专家讲解员”模式,让孩子们也能参与到科技知识的传播中.

4.增强社会凝聚力

吸引了不同行业、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参与,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,增进了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动与联系,培养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,同时也让受助者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,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,增强了社会凝聚力.

 5.助力科普事业发展

为科普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,吸引更多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志愿服务,推动科普工作的创新和发展,探索出“产学研用”等新模式,打造了科普产品策源地,促进了科研与科普的深度融合,推动科普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.

 6.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

 为青少年提供了与科技专家、科普志愿者近距离接触和学习的机会,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,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引导青少年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,为未来的科技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.